蓝沙生物前沿分享 | EJC | 乳头状肾细胞癌在转移背景下更易表达PD-L1,且与不良预后相关,免疫治疗值得探索

2024.06.18 责任编辑:陈醒 阅读量:142

乳头状肾细胞癌(pRCC)是一种罕见且具有侵袭性的癌症,在转移性阶段尚未有特定的治疗策略。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(ICI)的组合是一种有前景的选择。研究者旨在研究转移性pRCC的免疫景观及其与血管生成途径的相互作用,以寻找潜在的治疗靶点。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了从回顾性多中心GETUG队列中检索的68例转移性pRCC的免疫标志物(PD-L1、PD-1、PD-L2、LAG-3)和血管生成途径(CAIX、c-MET)的表达。主要终点是评估在转移性pRCC中PD-L1表达的流行率及其预后影响。次要终点包括评估其他免疫标志物(PD-1、PD-L2和LAG-3)及其与PD-L1的关联。研究者还评估了血管生成标志物及其与PD-L1的关联。
总体而言,27.9%的肿瘤PD-L1阳性。PD-L2的表达频率更高(45.6%),PD-1和LAG-3的阳性率分别为17.6%和19.1%。这些标志物均未与PD-L1表达相关。66%(45/68)的样本至少表达一种免疫标志物,43%(29/68)的样本为“双阳性”,即同时表达免疫和血管生成标志物。PD-L1阳性的pRCC患者的总生存期显著缩短。多变量分析证实了PD-L1表达与较短的总生存期显著相关(HR=4.0,p=0.01)。这些结果强化了ICI在转移性pRCC治疗中预期益处的临床数据,因为PD-L1表达在这一多中心队列中是一个不良预后的因素。
68例转移性乳头状肾细胞癌(pRCC)中28%为PD-L1阳性;表达PD-L1的pRCC有较差的转移性总生存率;43%的pRCC为“双阳性”,表达免疫和血管生成标志物。
研究背景
乳头状肾细胞癌(pRCC)是一种罕见且侵袭性的癌症,其预后比透明细胞肾细胞癌(ccRCC)更差。此外,pRCC的治疗效果似乎不如ccRCC,因为目前用于这种组织学亚型的治疗,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(VEGF-TKI)和mTOR抑制剂,在无进展生存期(PFS)方面显示出一般效果。卡博替尼是一种包括 MET(间充质上皮转化因子)在内的多激酶抑制剂,是一线pRCC的首选药物。一项针对赛沃替尼(一种更特效的靶向MET TKI)的III期试验未能证明其更有效。
免疫逃逸是包括pRCC在内的肾癌的机制之一。它可以参与不同TKIs疗法的有限疗效。PD-L1在50-60%的转移性ccRCC中表达,并被证明对ccRCC中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(ICI)反应具有预测和预后作用。先前研究未发现PD-L1对pRCC的预后有任何影响。然而,这些研究集中于局部肿瘤。为了更好地评估通过PD-L1途径的免疫逃逸,需要评估其在转移性肿瘤中的表达。
初步临床研究显示,ICI具有值得探索的活性。在一项针对非ccRCC的II期研究中,PD-L1阳性肿瘤对帕博利珠单抗(一种抗PD-1药物)的治疗反应更好。ICI和VEGF-TKI联合治疗似乎是最有希望的选择。值得注意的是,评估帕博利珠单抗-仑伐替尼的KEYNOTE-B61试验显示出非常令人鼓舞的结果,客观缓解率为54%,这一比率在转移性pRCC中从未达到过。
肿瘤免疫逃逸主要由肿瘤表达 PD-L1介导,因为它是一种与肿瘤微环境中活化的B和T淋巴细胞上的PD-1受体结合的配体,从而阻断激活免疫反应所需的信号。在不同队列中,约一半的ccRCC表达PD-1。肿瘤免疫逃逸是一个复杂的概念,涉及其他参与者。第二种配体PD-L2在约36%的ccRCC中表达,也可以与PD-1受体结合。另一种免疫检查点抑制LAG-3在约27%的ccRCC中表达,也可能在pRCC中发挥作用。它是一种由免疫细胞表达的膜蛋白,可与MHC-II(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II型)结合,诱导T淋巴细胞增殖和活化的抑制。在临床前模型中,LAG-3和PD-1的双重抑制具有协同抗肿瘤作用。瑞拉利单抗(一种抗LAG-3药物)在转移性黑色素瘤中显示有效,一项2-3期临床试验比较了纳武利尤单抗(一种抗PD-1药物)±瑞拉利单抗,结果显示当肿瘤表达<1% PD-L1或>1% LAG-3时,联合用药的益处尤为明显。
关于血管生成标志物,c-MET 通过HGF(肝细胞生长因子)/c-MET 通路,不仅被描述为细胞增殖和抗凋亡活性的促进剂,而且还被描述为血管生成因子。该c-MET通路在pRCC中经常被激活,多个数据源(如包含161例局部pRCCs的TCGA)报告称,1型pRCC中有81%携带MET变异。Albiges等人对90多个散发性pRCC样本的研究发现MET表达较高(2型pRCC为46%,1型pRCC为81%)。研究者还试图表征CAIX的表达,因为它受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调节,该因子也通过VEGF通路诱导血管生成。此外,CAIX在ccRCC中经常过表达,其低表达是一个不良预后因素。
研究的主要目标是:(i)描述转移性pRCC中PD-L1表达的流行率和水平;(ii)评估PD-L1表达与患者总体生存期(OS)之间的关联。
作为次要目标,研究者描述了其他免疫检查点标记物(PD-1、PD-L2和LAG-3)和血管生成通路标记物(c-MET、CAIX)的流行情况,因为ICI可能很快会与VEGF-TKI联合用于治疗转移性pRCC。研究者还评估了这些标记物之间的相关性,包括 PD-L1。
在这个由68名转移性pRCC患者组成的多中心队列中,27.9%的患者呈PD-L1阳性。PD-L1阳性与LDH水平升高(一种已知的不良预后因素)显著相关。在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中,PD-L1阳性pRCC的OS明显较短。
PD-L1在进展到转移期的队列中比在手术后治愈的pRCC中更常表达,正如Erlmeier等人在301名患者群体中观察到的,6-7%的局部pRCC呈PD-L1阳性。这也可能部分归因于5%的较高阈值被认为肿瘤PD-L1阳性。本研究的观察结果与最近发表的158例转移性非 ccRCC(93例pRCC)前瞻性队列研究一致,该研究发现PD-L1阳性率更高(59%)。
本研究的数据还显示了转移性pRCC中PD-L1表达的预后影响,并强调了为这些患者开发有效治疗的必要性。希望ICI能很快成为这些患者的常规治疗。值得注意的是,LDH在PD-L1阳性组中明显较高(p=0.02),这可能是PD-L1预后影响的一个混淆因素,因为它是已知的不良预后指标。当研究者仅考虑接受舒尼替尼治疗的患者亚组(n=60)时,OS 仍然较短,但未达到统计学意义(p=0.091)。这可能部分是因为在该队列中,与依维莫司治疗的患者相比,舒尼替尼组患者的预后往往更差,即使在统计学上没有显著差异(p=0.34)。此外,这可能是由于分析的患者数量减少。
二次分析凸显了肿瘤免疫环境的复杂性。值得注意的是,PD-L2的表达率 (45.6%) 高于 PD-L1,48 例PD-L1阴性肿瘤中有20例PD-L2 阳性肿瘤(41.7%)。这提出了关于抗PD-1疗法在表达PD-L2的PD-L1阴性肿瘤中的潜在疗效的问题。这可以解释为什么PD-L1表达并不总是能预测抗PD-1疗法的疗效,正如Checkmate-214研究中观察到的那样。本研究的数据与在局部pRCC中PD-L2表达的观察结果一致,尤其是Shin等人的报告,他们发现,使用5%的阈值,66%的患者有PD-L2表达,而PD-L1表达率仅为 6%。Mondorf等人观察到超过30%的病例呈PD-L2阳性表达。本研究发现PD-L2阴性患者的5年OS明显延长,但在多因素分析中PD-L2并不是独立的预后因素。
目前,尚无抗PD-1疗法与RCC或其他癌症中的PD-L2表达相关的疗效数据。然而,一项使用帕博利珠单抗治疗144名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研究报告称,PD-L1和PD-L2阳性均独立预测了帕博利珠单抗的临床反应。未来研究接受抗PD-1治疗的pRCC患者中PD-L1和PD-L2的表达情况将会很有趣,以评估PD-L1和PD-L2的表达是否可以预测对ICI的反应。
LAG-3在13例pRCC(19.1%)中表达。它似乎低于转移性黑色素瘤,因为之前的一项研究报告称,大约50%的转移性黑色素瘤呈LAG-3阳性。研究者观察到PD-L1阳性组和阴性组之间的LAG-3表达没有差异。目前正在研究联合治疗。例如,在一项新辅助II期研究中,73名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在紫杉醇给药期间接受了西米普利单抗(抗PD-1)和REGN3767(弗安利单抗,抗LAG-3)的联合治疗,结果病理完全缓解率很高,尤其是在HR-/HER2-(60%)疾病中。
在本队列中,研究者发现免疫和血管生成途径之间没有关联,因为PD-L1表达与CAIX(p=0.677)或c-MET(p>0.99)表达无关。而KEYNOTE-B61的结果可能标志着TKI和抗PD-1联合治疗pRCC的新时代的到来,但免疫逃逸途径仍未完全了解,许多问题仍未得到解答。
由于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,因此存在一定的局限性。大量缺失的临床数据阻碍了对OS的多变量分析。由于只有一小部分PD-L1阳性pRCC(n=19),其作为预后因素的影响需要进一步验证。
总之,这项研究表明,在68名转移性pRCC患者的多中心队列中,PD-L1表达的发生率为27.9%,这些患者的转移性OS明显短于PD-L1阴性pRCC组。这凸显了免疫逃逸机制在pRCC中的重要性以及ICI在此环境中的预期获益。
2月.jpg 281.7 KB
返回上页
意见反馈

类型

联系方式

内容

DNA鉴定

根据孟德尔遗传定律(亲子鉴定的理论基础),孩子身上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于生物学父亲(简称“生父”),一半来自于生物学母亲(简称“生母”),每个基因座上的两个等位基因也分别来自生父和生母。DNA亲子鉴定就是根据科学技术将子女的DNA信息与父亲、母亲的DNA信息相比对,如果符合即是亲生关系,不符则非亲生。

向广大社会公众提供准确、可靠的亲子关系鉴定服务。蓝沙实验室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,并配备市面先进检测设备;为确保结果的准确性,实施了包含样本质检、生产质检、报告质检三层质检流程,结合生物信息分析与计算机数据分析技术,对检测过程进行严格的质量监控和比对,确保每一位客户都能得到精确可靠的鉴定结果。